大氣污染在眾多環境污染中作為最難治理的問題,看不見,摸不著的有害氣體,還極易在大氣中擴散。近幾年,我國在大氣治理方面利用多項處理技術,科研專家在不斷努力中研發出多種大氣處理系統,在應用進程中渠道優異成功。
今年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收官之年,生態環境部將統籌疫情防控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和藍天保衛戰的重點任務,各省推進多項鼓勵政策,帶動多家重工業進行環保型生產舉措。使用清潔的同時,還需要完善供應廢料的排放系統,打造安全健康的供應環境。
近期,我國進入初秋時節,北方地區開始準備供熱工作,各省將持續推進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,提前完善相關廢料處理系統,做好應對措施,確保今年藍天保衛戰各項任務措施的落實,確保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。據了解,北京地區已經建立大氣PM2.5綜合源解析技術,創新污染源排放監管技術,建立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技術體系等。
作為重點整治的企業,各地政府將嚴格落實監察工作,做好大氣治理工作方案。近年來,北京地區霧霾天氣一直是國人關心的話題,在長期的治理工作中,近三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PM2.5平均濃度從每立方米104微克下降到每立方米70微克,空氣質量的不斷提升這是對我國環境治理工作最好證明。
此外,全國重工業的轉型發展,都為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。據悉,通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,近年來相關區域的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、水平和效果均發生了很大變化,成效非常明顯。2019年“2+26”城市GDP達到14.2萬億元,比2016年增長17.2%。“在空氣質量大幅改善的同時,經濟實現持續發展。
標簽:大氣治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