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保護不再只是口號,在多年來的城市建設中已經成為重要發展任務,減少環境保護也為能有效減低生產成本。其中,大氣污染在近年來的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作為熱門話題。
對于大氣治理問題的關注度,還得從北京“藍天計劃”回憶,作為一線都市,城市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,為我國綜合實力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,也在不斷創造更高的城市經濟效益。但在飛速發展的經濟氛圍下,生態環境卻成為犧牲品之一,在人們不知不覺中,北京的空氣環境逐漸變得污濁,雜質含量越來越多,藍天不再,PM2.5爆表成為北京這座城市的另一個點名詞。
大氣污染治理自2013年開始成為熱門話題,全國人民都在關注PM2.5值,在各行業生產過程中重點關注空氣雜質含量。其中,臭氧層保護成為一項重要任務,為了提高治理效率,首先需要分析造成的污染的緣由才能及時找到有效的治理方式。
臭氧前體物來源復雜,涉及機動車尾氣、化工、油漆、餐飲等多方面。其中,移動源機動車治理一直是個難點,在不斷提高的農業經濟過程中,城市車輛數量正在擴大,限制車輛使用量,推出清潔能源汽車成為主要舉措。同時,化工、餐飲等多且分散,想要精準控制,難度可想而知。因此,臭氧前體物的協同控制成為更大挑戰。
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由于我國采取了嚴格管理措施,NOx比VOCs減少更多,城市成為VOCs控制區,再伴隨PM2.5減少,反而更容易使臭氧“超標”。經研究證明,在全球范圍采取社交隔離措施期間,大氣污染在各國封鎖期間明顯減少,但臭氧污染在增加。
由此,在防疫期間,全球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,還需要持續關注臭氧污染的防治工作,共創藍天。
標簽:大氣治理